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校长徐惠彬院士在2020-2021学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1-01-16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校长徐惠彬院士在2020-2021学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毕业生同学,老师们、家长们、校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0-2021学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虽然由于疫情的影响,只有部分同学可以来到现场,但我们依然希望为大家举办一场充满仪式感的毕业典礼。在这里,我代表曹淑敏书记、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学业的你们表示热烈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师长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2020不平凡。这一年,“新冠”、“密接”、“隔离”成为贯穿全年的高频词。受到疫情冲击,人们的正常生活被打乱,全球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体会到了“风月同天”“共担风雨”的互助情意,感受到了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的逆流涌动。我们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经历了这个不平凡的年份,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更真切、更深刻地读懂中国、读懂时代。

2020不平常。我们逆势而上,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成绩。“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科技创新重大成果举世瞩目,“长五B”成功发射,“天问”向火星进发,“北斗”全球组网,“鲲龙”海上首飞,“嫦娥五号”带回月壤……航空航天事业“高光时刻”的背后,总少不了北航科研团队的贡献。在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北航人奋勇争先、从未缺席。

2020不平淡。学校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继续迈出坚实步伐。加强系统谋划,立足“四个面向”,成立全国首个机载系统创新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医工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一批新学院开启建设新起点。坚持着眼未来,完善两校区布局,7个学院完成搬迁,“双核”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加快校园建设,三号楼修葺一新,第一馆、五号楼投入使用,沙河宿舍食堂项目封顶,努力创造和谐便利的学习科研生活环境。在这历史性变革的一年,全校师生团结一心,为北航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积势蓄力、矢志前行。

这一年,同学们很不容易。大家“云端”连线开组会、异地实验补数据、居家仿真写论文,都成为今年毕业的“基本操作”。更艰难的是,当文献翻来覆去也读不懂、实验总是得不到想要的数据、报告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投出去的论文迟迟没有回音的时候,同学们也只能在网络对话框里“拍一拍”对方,互相加油打气。与此同时,大家还要网投简历找工作,甚至在线完成招聘面试和毕业答辩,承受比以往更大的毕业与就业双重压力。但经过奋斗的青春方能充实无悔,相信这些经历都将成为大家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和珍贵回忆。

这一年,学校也非常努力。以2天开发一个的频率,我们上线了信息公开、返京离京、学生出入校等16个小程序,及时传达信息,减少线下接触,便捷服务师生,有力支撑返校复学。新版选课系统亮相,3000余门本研课程完成线上教学,导师们变身“主播”在线指导论文,学校还对经济困难的1000余名学生发放了网课补助;毕业年级研究生优先返校,安全有序推进实验室全面开放,提供高性能计算平台账号给大家免费使用——真正实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

这一年,每个人都了不起。材料学院杜志国同学,提出拓扑转化法,攻克了单层二维材料制备难和不稳定的国际性难题;交通学院陈飞同学,突破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优化和能耗测试等核心技术,成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署名获奖人;宇航学院高科同学,在校园里当总师,带领本硕博团队86人,成功发射了临近空间火箭动力飞行器“北航4号”。还有许许多多可爱又执着的同学,一边感慨“2020年太难了”,一边以迎难而上的勇气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交出了精彩的毕业答卷。你们每个人都了不起!北航为你们骄傲!

同学们,当前我国已实现经济逆势增长,学校正加快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你们也将跨入新的人生阶段,总的来看,我们都经受住了疫情大考。相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灰犀牛”与“黑天鹅”,你们也已经习惯了国际形势的纷繁复杂,习惯了各种矛盾的激烈碰撞,习惯了社会发展的瞬息万变。但“习惯”不代表可以“麻木”,我们仍要清醒意识到,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仍在加速演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仍需要我们抓紧“接棒”跑下去。

同学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明年,北航还将迎来建校70周年。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大家走出校门,面对人生的漫漫征途,面对变动不定的世界,只争朝夕,惟有奋斗。对此,我想与同学们分享三点体会。

爱国奉献,惟有奋斗。北航自建校起,就为国而生、与国同行。在新中国航空事业蹒跚起步的艰苦条件下,师生们满怀“空天报国”理想,工棚里上课、路灯下读书、田野上试验、型号中育人,创造了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等壮举,用奋斗的双手将爱国奉献写在蓝天之上。希望同学们传承北航的红色基因,弘扬“空天报国”精神,在矢志不渝的奋斗中,践行北航人的家国情怀。

自立自强,惟有奋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科技自立自强”,引导我们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这也必然需要更加艰苦的奋斗。北航第一届学生戚发轫院士说过,“东方红一号”的每一个元器件,都是中国人自己造的,我们能够攻克一系列技术和工艺难关,离不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与50年前相比,我们今天的条件好了很多,但依然面临一系列“卡脖子”问题。希望同学们以前辈师长为榜样,勇担时代重任,在奋斗中练就更多“独门绝技”。

精彩人生,惟有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但奋斗者的人生,没有“容易”二字,“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对人生最好的诠释。同学们,轻舟难渡大海,负重方能远航,希望你们始终把不懈奋斗的品质和意志,作为人生航船上的压舱石,行稳致远,创造精彩未来。

同学们,奋斗者的每一刻都是进行时。今天,你们作为最年轻的校友,即将扬帆起航,希望你们带着母校的祝福,以奋斗者的姿态,再创新的辉煌!

最后,衷心祝福每位同学前程似锦!谢谢大家!




联系方式

  • 邮 箱:news@buaa.edu.cn
  • 网 址:http://xcb.buaa.edu.cn/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 邮 编:100191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mail:news@buaa.edu.cn

Tel: 010-82315813

邮编: 100191

相关链接

微信公众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版权所有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