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巡礼

    【喜迎党代会】传承弘扬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 涵育一流大学文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化建设工作巡礼

    编者按: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召开第十七次党代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擘画事业发展新蓝图。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系列工作巡礼,全面展示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办学成绩,激励全校党员和广大干部师生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传承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传承弘扬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 涵育一流大学文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化建设工作巡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大学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征程中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

    自第十六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赓续红色血脉 深入研究阐释北航精神

    2023年10月,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时间专题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党委书记赵长禄在总结时强调:“要把文化作为办学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聚人心、强自信的能动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构建彰显中华文化自信、体现学校优势特色的文化生态,为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建设一流大学文化,是实现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工程、深厚底蕴和深沉力量。大学精神,正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学史知信,以史鉴今,温故纳新。大学校史馆是全面展现大学风貌、弘扬大学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2022年10月,在北航7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北航校史馆正式揭牌。

    1.png

    校党委书记赵长禄在北航校史馆揭牌仪式上讲话

    走进修葺一新的校史馆,就走进了北航七十余年创业兴学的不平凡历程。学校抽调专门力量成立校史馆工作组,调研走访、查阅档案、收集资料、广泛访谈咨询,向老领导、老专家征求意见92人次,收集整理历史图片24000余张、实物近15000件套,系统梳理北航精神脉络,深入挖掘校史思想内涵。秉承“简约、大气、高雅”的原则,全面推进校史馆展陈施工,在70周年校庆前夕将一座主线突出、内涵丰富的精品展馆呈现在广大师生校友面前。

    现在,每逢新生入学、新教师入职、师生学习日等时间节点,参观校史馆已成为一堂必修课。在这里,师生可以追溯北航爱国奉献的红色基因,回顾团结拼搏的创业历程,感悟担当实干的改革精神,理解敢为人先的发展理念,强化空天报国的使命担当。以志愿讲解为契机,培训学生讲解员近百人,以大三、大四和研二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讲解员队伍,在学习校情校史的同时传承红色基因,成为弘扬北航精神的新载体。志愿者刘旭表示:“作为一名北航人、一名校史馆讲解员,能够通过学习建校历史,讲述北航故事,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也深感使命光荣、重任在肩。未来我将坚定不移的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系统加强校史研究,是学校党委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教育引导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校,汇聚起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精神力量的重要举措。启动校史、校志编研工作,编辑出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0周年纪事》《航路识英》等校史书籍,牵头组织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等编辑出版院史,打造各具特色的学院文化。常态化开展“口述北航”文化记忆提升项目,累计采访140余位教师和校友,形成了25000余分钟的珍贵视频素材。推动校史档案数字化,完成24000余张历史照片、900余盘老式录像带、5900余版次老校报等珍贵历史资料的数字化整理,让历史资料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形成优秀文化正向感召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我们,年轻的新北航人,必将拿稳时代的接力棒,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赓续华章!”观看完音乐剧《罗阳》后,士谔书院一名新生感慨道。

    作为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音乐剧,《罗阳》为纪念歼-15舰载机工程总指挥、北航1978级校友、因公殉职的罗阳同志而创作,入选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重点支持剧目、北京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近年来,《罗阳》音乐剧成为北航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走出北航、走向全国,累计在全国高校、企业、中小学成功演出近40场,覆盖观众20万余人,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和广泛赞誉。

    《罗阳》原创音乐剧

    以《罗阳》为引领,学校连续推出“北航脊梁”系列校园大师剧,创排了《百年守锷》《永恒》《北京五号》《腾飞》《正·无穷》《为民》《自强中国心》等原创作品,讲述创校元勋故事、歌颂科学家精神、弘扬北航正能量,将北航三代人的“中国心”“长鹰魂”“陀螺梦”深植师生心中。

    学校持续完善文化活动品牌体系,积极培育一流大学文化,孕育一流大学气质。延续18年的“感动北航”评选活动,既是构筑精神高地的品牌项目,更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亮丽风景,先后共有78位师生校友个人或群体获此殊荣。他们当中,有铸就大国重器的领军大师,也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员工,有传递大爱、挺膺担当的青年学子,也有饮水思源、情系母校的优秀校友……他们尚德务实、求真拓新,将北航精神薪火相传。积极构建“北航大讲堂+美育讲堂+博雅课堂”学术文化体系,三者互联互通、优势互补,打造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的学术平台,以创新文化育人治学。连续举办四届北航艺术节,以“高雅艺术+群众艺术”模式,引进交响乐、话剧等高水平演出,师生自主开展“艺航相约”“草地音乐节”“歌手大赛”等群众性文艺演出以及“周六航影”校园影院、国际文化节、航天文化节、体育嘉年华等文化体育活动,开创文化育人崭新格局。

    校党委书记赵长禄在“感动北航”榜样人物和群体颁奖典礼上颁奖

    第七届“感动北航”榜样人物和群体颁奖典礼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做客中轴线大讲堂暨北航大讲堂

    古典盛宴——北京交响乐团“首都市民音乐厅”北航专场音乐会

    北航草地音乐节

    营造特色文化氛围 激发爱校荣校内生动力

    在2024年度工作会上,校长王云鹏在部署年度重点工作时强调:“要涵育高品质大学文化,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营造崇尚立德树人成效、崇尚卓越学术成就的浓厚氛围。”

    学校高度重视发挥文化环境育人的作用,学院路校区的校史馆、晨兴音乐厅、航空航天博物馆以及沙河校区的咏曼剧场、艺文空间等文化设施,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为培育一流大学文化提供了有力硬件保障。以校史馆、航空航天博物馆为代表的场馆育人作用不断增强,以2023年为例,两馆共接待参观者20万余人次,接待团队900余个,成为师生及社会观众打卡地。近年来,航空航天博物馆先后入选第六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教育部红色文化弘扬基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现场教学点、北京市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省部级教育基地。面对两校区双核发展、营造空天特色文化氛围的新要求,积极谋划建设航空航天博物馆沙河馆,调整优化两校区艺术馆布局,将进一步建好场馆硬件空间,优化实物资源分布,更好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校长王云鹏在国际文化节上和中外学子亲切交流

    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杨超教授正在给学生讲授《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思政示范课

    网络空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思想阵地,进一步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对于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官微“航小萱”全力做到短、实、新、强,狠抓内涵质量建设,年均产生10篇“10万+”,策划了“5位教授当选两院院士”“桂海潮老师出征太空”等一批热点作品,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爱校荣校情怀、凝聚了干事创业力量,连续获中国大学官微十强,荣获中央网信办“百个优秀网络正能量建设者”称号。主流媒体积极踊跃报道北航高质量发展成绩,中央媒体年均报道学校近百次,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师生对学校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兴奋度不断增强,崇尚立德树人成效、崇尚卓越学术成就在学校蔚然成风。近年来,学校荣获“首都文明校园”称号,师生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都道德模范、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多项荣誉,在实际行动中践行北航精神。

    北航航小萱工作室团队荣获“百个优秀网络正能量建设者”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新时代新征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守正创新,打造格调高雅、底蕴深厚、气质一流的北航文化,激励师生以更加饱满昂扬的精神状态投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素材来源:党委宣传部 撰稿人:温志明)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